今年以来
我国发生多起毒蘑菇
有毒动物、有毒植物
中毒事件
截至5月上旬已报告造成
261人中毒、6人死亡
(网络配图)
紧急提醒
为预防和控制毒蘑菇和有毒动植物中毒发生,5日,国家卫健委向公众发布提示,不要自采自食野生蘑菇,以免危及生命健康。
毒蘑菇中毒事件主要发生在我国西南地区,特别是适宜野生蘑菇生长的云南、湖南和贵州等地。截至5月初,全国已报告76起毒蘑菇中毒事件,80%以上中毒事件为家庭自采误食导致。
2025年04月01日
今年以来
我国发生多起毒蘑菇
有毒动物、有毒植物
中毒事件
截至5月上旬已报告造成
261人中毒、6人死亡
(网络配图)
紧急提醒
为预防和控制毒蘑菇和有毒动植物中毒发生,5日,国家卫健委向公众发布提示,不要自采自食野生蘑菇,以免危及生命健康。
毒蘑菇中毒事件主要发生在我国西南地区,特别是适宜野生蘑菇生长的云南、湖南和贵州等地。截至5月初,全国已报告76起毒蘑菇中毒事件,80%以上中毒事件为家庭自采误食导致。
2025年04月01日
来源:上观新闻
初春时节,气温回暖,万物复苏,各地也逐渐进入食源性疾病高发期。为保障公众健康,根据近年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特作以下提示↓↓↓
1 野生蘑菇勿乱食
云南、贵州、湖南等南方地区因误采误食毒蘑菇的中毒事件逐渐增多。中毒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光敏性皮炎、肝脾肿大,严重时可导致肝损害甚至会危及生命。
2025年04月01日
关于预防毒蘑菇和有毒动植物中毒的饮食消费提示
今年以来,我国发生多起毒蘑菇和有毒动物、有毒植物中毒事件,截至5月上旬已报告造成261人中毒、6人死亡。为预防和控制毒蘑菇和有毒动植物中毒发生,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与生命安全,特发布以下提示:
1 预防毒蘑菇中毒
毒蘑菇中毒事件主要发生在我国西南地区,特别是适宜野生蘑菇生长的云南、湖南和贵州等地。截止5月初,全国已报告76起毒蘑菇中毒事件,80%以上中毒事件为家庭自采误食导致。野生蘑菇种类繁多,许多品种外观相似,肉眼鉴别有毒和可食用品种十分困难。毒蘑菇中毒可以产生急性肝损害、急性肾衰竭、横纹肌溶解、胃肠炎、神经精神症状、溶血和光敏性皮炎等后果,中毒者救治非常困难,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因此,特别提示公众不要自采自食野生蘑菇,以免危及生命健康。
2025年04月01日
(培训现场)
(培训现场)
(培训现场)
娄底新闻网讯(通讯员 奉雁冰)新化县中医医院是湖南省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为切实做好食源性疾病监测管理报告工作,全面提高中医医院医务人员对食源性疾病的识别、处置能力和报告意识,使食源性异常病例能够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6月30日下午,新化县中医医院在医院四楼会议室举办了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培训。
培训由副院长吴陌兴主讲,全体临床医师参加了培训。
2025年04月01日
今年以来,我国发生多起毒蘑菇和有毒动物、有毒植物中毒事件,截至5月上旬已报告造成261人中毒、6人死亡。为预防和控制毒蘑菇和有毒动植物中毒发生,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与生命安全,特发布以下提示↓↓↓
一、预防毒蘑菇中毒
毒蘑菇中毒事件主要发生在我国西南地区,特别是适宜野生蘑菇生长的云南、湖南和贵州等地。截止5月初,全国已报告76起毒蘑菇中毒事件,80%以上中毒事件为家庭自采误食导致。野生蘑菇种类繁多,许多品种外观相似,肉眼鉴别有毒和可食用品种十分困难。
毒蘑菇中毒可以产生急性肝损害、急性肾衰竭、横纹肌溶解、胃肠炎、神经精神症状、溶血和光敏性皮炎等后果,中毒者救治非常困难,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因此,特别提示公众不要自采自食野生蘑菇,以免危及生命健康。
2025年04月01日
新华社北京9月15日电(记者李恒、董瑞丰)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近日联合印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工作细则》。细则对疾控机构现有的食品安全工作职责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和细化,新增加了营养健康工作职责,旨在指导各级疾控机构明晰责任,持续抓好机构和能力建设,保障法定职责任务有序衔接和推进。
细则包括总则、工作内容、食品污染与有害因素监测及风险评估、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与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食品安全标准技术管理、国民营养计划和合理膳食行动、营养监测评估、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科普宣教和健康促进工作、实验室能力建设与管理、保障措施、附则等十一章五十四条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