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普京与特朗普的第二次通话刷屏全球。双方高调宣称就俄乌冲突达成“重要共识”,但细看内容,这场被白宫吹捧为“富有成效”的对话,实质成果几乎为零——所谓的“停火协议”不过是一张空头支票,而美俄各怀鬼胎的算计,早已暴露无遗。
成果一:能源停火背后的“鸡同鸭讲”
特朗普提出的“30天不攻击能源设施”倡议,被俄方火速接受。但仔细看条件:俄军仅承诺暂停攻击乌方电厂、油库等目标,却未承诺停止地面攻势。而乌军仍在库尔斯克、哈尔科夫等地与俄军激战。这种“选择性停火”,实则是给战场喘息,而非为和平铺路。俄方更借机加码,要求西方全面切断对乌军援,直接踩中美国“援乌抗俄”的底线。
成果二:换俘大秀的“政治剧本”
“175对175换俘”看似人道,实则是作秀式外交。俄方特意强调“移交23名重伤乌军”,试图营造“仁慈”形象,却对己方战俘营屡曝虐俘丑闻避而不谈。泽连斯基虽表面支持,却暗戳戳放话:“俄军必须撤出库尔斯克”——双方连基本共识都未达成,换俘不过是给国际社会看的障眼法。
俄美算盘:一个要钱,一个要脸
普京的核心诉求始终明确:用“暂停冲突”换取美国放松制裁、推动俄美经贸合作。特朗普则急着在2026年中期选举前攒点“外交政绩”,甚至不惜配合普京演“冰球友谊赛”的戏码。这场通话最讽刺的是,双方花了大量时间讨论“美俄关系正常化”,却对乌克兰领土主权、北约东扩等核心矛盾只字未提——合着乌克兰人的血,成了大国交易的筹码。
乌克兰:被卖的还在帮忙数钱
泽连斯基一边喊着“必须参与谈判”,一边又对美国“暂停军援”束手无策。乌军总参谋部承认,美制“海马斯”火箭炮因零件断供几乎瘫痪,而俄军正趁机在扎波罗热集结重兵。更荒诞的是,特朗普团队早已放风要求乌方“领土让步”,这次通话不过是逼乌克兰吞下苦果的前奏。
这场通话唯一确定的“成果”,是美俄联手给世界画了张停火大饼。但战场上没拿到的,谈判桌上更别想拿到——当普京的坦克还在推进,特朗普的算盘珠子却已崩到乌克兰人脸上。这场大国游戏里,没有赢家,只有更惨的输家。